首页 理事会 海外安徽人 图片新闻 活动通知 徽商徽学徽菜 安徽名人 联系我们

   
 今日头条

初识黄梅戏

  在我的记忆中第一次有黄梅戏的概念是在初中时期。那时,刚好安徽绩溪县黄梅戏剧团去我们学校挑选学员,我很要好的同学汪冬宝被幸运选中。

    后来,我考进了县城高中后加入了学校宣传队,继而对唱歌和文艺有很大的兴趣,所以去看过几次县黄梅戏剧团的演出。毕业后,作为知青插队落户到绩溪县尚田公社。那时,我喜欢上了绘画和二胡,只要有机会就去县城,并拜访一位县文化馆章飙老师请他给予一些绘画指点。在他家,恰好发现县黄梅剧团的当家花旦就是他的爱人,这就为后来喜爱上黄梅戏埋下了伏笔。

  学完了绘画,我又去县剧团拉二胡的朋友那里,结识了一位作曲的老师,我曾经写给他一份反映知青题材的组歌词,他看了之后很有兴趣,说愿意为该歌词谱成黄梅戏曲调传唱。因在特殊年代,一切事情计划没有变化来得快,不多久,这事慢慢地就黄了。

自编自演黄梅戏

  1975年的一天,区文化站的干部宋多健(后调往县文化馆,曾任馆长)来知青组找我,递来一本他创作的黄梅戏剧本,说让我们知青组来表演这部黄梅小戏。

  我们的知青组有30多人,是全县最大的知青组,人才济济,而且所在的生产大队是全省上山下乡的模范单位,所以领导也十分支持。可是,没有谱曲的剧本拿在手里让我们非常犯愁,觉得无从下手。时间紧,任务急,我只好与村里一位擅长二胡的青年商量,决定自己来编曲。当时,我俩只是看过、听过但没唱过黄梅戏,怎么可能给黄梅戏编曲呢!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找来了几大本比较流行的黄梅戏剧本和曲谱像模像样地研究起来,特别是发挥活学活用的精神,尽量找出要塑造的剧中角色和那些样本中的人物间内在关系,把对应唱段的曲谱找出,做了简单的删减或增加,便“移花接木”地移植到我们要搞的剧中,几番辛苦棘手的编曲工作终于大功告成了。

  曲谱解决了,由谁来导演这出戏呢?恰好,有位知青的父母原是安徽省徽剧团的导演,“文革”被下放到绩溪县黄梅戏剧团任导演。既然父母都是导演,不如就让她来导演吧。关于乐队的难题解决只能因陋就简,打击乐一律省去,就由我和另一位知青用二胡伴奏。

  选演员时,好在角色只有四个,我们很快就选了四位有一定表演基础的知青,并利用晚上时间开始了排练。几个月后的一个夜晚,我们在公社的露天广场,点起了汽油灯,首次演出了这出小戏。本以为事情就此结束了,可不久我接到了上级的通知,让我带上演出的黄梅戏剧本参加县文化馆举办的剧本创作学习班。当时我很纳闷,剧本是区文化干部写的,为什么让我参加学习班、修改剧本?后来才知道,这是县文化馆推广全县业余文化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先让基层文化干部开头打基础,然后让农村业余文艺骨千继续进行下去。

  在这为期一周的剧本创作学习班中,由文化馆专业老师比较系统地传授了剧本的写作理论和实践,又结合实际创作情况要求每个学员融会贯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已有的剧本修改打磨。过不久,我又接到一个通知,说让我们把之前的剧本再次按修改后的排练好,准备参加全县黄梅戏观摩汇演,并告之派出县黄梅戏剧团的专业演员来帮忙指导。一晃春节快到了,黄梅戏汇演在县城拉开序幕,为时三天,各公社都有演出队。我们自已的原创剧目惊艳亮相,获得群众一致好评。

  1977年,停滞十年的高考又恢复了。我成了“文革”之后国家首批大学生中的幸运儿。大学的对面就是省艺校,校园不大,却很整洁。我常常傍晚在那里散步。殊不知,那时省艺校校园里十几岁的学员们竟是马兰、吴亚玲、陈小芳、杨俊、吴琼、蒋建国、张辉等响当当的当今黄梅戏名家。

在美三次黄梅戏演出经历

  移居到美国后,随着生活环境的稳定,我开始参加一些社区的文艺活动,并系统地跟专业老师学习声乐,因而有了三次演唱黄梅戏的经历。

  第一次是在华人社区的文艺演出,地方戏被列入其中一个板块。京剧、越剧、上海评弹等剧种都有专业演员参演,唯独黄梅戏没找到,只能由业余爱好者来代替。当时,我们选的是经典小戏《打猪草》中的《对花》,由我与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旅居加州的琵琶演奏家黄娟老师一起完成。专业演员都有自己的行头,我只能把儿子的练功服拿来将就了。

  那时,我还一直跟旅居加州的原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教授杨天昱及歌唱家杨民昇夫妇学习声乐。三年后,他们希望办一系列的学生独唱汇报演出,我被安排在第一场。那场演出我唱了十二首中国各地的民歌。老师建议我最后一首返场曲目用自己家乡的黄梅戏。所以我邀请了原湖南专业歌舞团演员、后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张湘音老师一起唱了《夫妻双双把家还》。这算是我的第二次黄梅戏演唱会经历。

  2016年,北加州安徽同乡会主办了“魅力安徽﹣走进加州亚裔传统月暨安徽省黄梅戏剧院赴美演出”。我幸运地与省黄梅戏剧院演员凌夏演唱了《对花》。演出场地是当地最好的加州大剧院。当时的演唱效果还不错,观众的现场反响十分热烈,这是观众对业余爱好者的一种特别的鼓励。这也成就了我的第三次黄梅戏演唱经历。这次演出让我有机会第一次在现场近距离观看了中国黄梅戏名家(蒋建国、吴亚玲、赵媛媛、孙娟、余順、周珊、何云、等四十多位演员)的大型演出,领略了黄梅戏名家们的风采。

师从黄梅戏名家陈小芳

  虽然有过三次演唱黄梅戏的经历,其实,我对黄梅戏了解并不多,会唱的曲目也就五六段左右,唱惯了歌曲的我总是难以驾驭黄梅戏发声演唱技巧。2021年,旅美黄梅戏名家陈小芳和 CCTV 著名主持人赵保乐发起了"首届国际黄梅戏推选活动”。为了提高自己的黄梅戏演唱水平,我参加了陈小芳老师的黄梅戏一对一云端教学课程。

  记得在上世纪80年代,我在国内大学任教期间就看到过一篇专门介绍陈小芳女士的报道,称她是中国黄梅戏的“小严风英”,其唱腔与严大师极为相似,是舞台上最受观众喜爱的黄梅戏演员之一,后来,得知她也旅居美国新泽西州,仍然从事于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事业,而且影响广泛。

  第一堂课,我一开口,陈小芳就指出了我的问题:“你是不是学过美声?你的发声太靠后,而且吐字不符合戏曲演唱的規范,旋律没有戏曲的韵味。你是把黄梅戏当歌唱了。"一语道破天机,我确实一直把黄梅戏当歌唱。真是"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在接下来的课程里,陈小芳一字一句地耐心指导,安排我学习了《晚风习习秋月冷》、《春风得意马蹄忙》、《路遇》等经典名段,并报名参加了首届国际黄梅戏推选活动。我既是参赛者,也是志愿者,几乎参与了持续几个月的推选活动全过程的志愿服务。

  这次活动邀请了黄梅戏名家黄新德、蒋建国、吴亚玲、张辉、吴琼、徐志远、何云、刘国平,对进入决赛的海外选手进行了面对面云端点评。我参赛的曲目是《春风得意马蹄忙》,伴奏是刘国平老师演唱的版本。轮到我的曲目时,恰好赵保乐让刘国平作出点评。已是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学院教授的刘国平在正面肯定了音色和节奏等之外,也指出了安庆方言咬字方面的不足。海外黄梅戏推选活动结束后,我愉快地加入了北美小芳黄梅艺术团,继续跟陈小芳老师学唱黄梅戏。随着对黄梅戏了解更多了,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音准节奏的准确性基础上更加强调咬字、韵味和情感。更主要的是,在异国他乡常吟乡音,既解了我的乡愁,又能够跟随陈小芳女士引领的北美小芳黄梅戏艺术团共同在海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这是一份多么光彩的事业,我对自己充满着坚定的信心。

  小资料:王硕强,安徽怀宁人,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职讲师,1988年赴美,现居美国加州硅谷,曾在日立计算机公司、网景、美国在线、雅虎等高科技公司任职,现在 Salesforce 从事计算机云端软件开发工作。

  附录:
  1. 黄梅戏 - 《对花》(安徽省黄梅剧院赴美演出)- 凌夏、王硕强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S4y1M7By

  2. 2021
【首届国际黄梅戏推选活动】评委云端见面会
    上半场: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e3411v7dS
    下半场: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D4y1w7Bj

  3.
中国侨网:【陈州怨】选段《春风得意马蹄忙》- 王硕强
      http://www.chinaqw.com/qbapp/hzhxzwShare.html?id=894-5-326383



Copyright ©2007-2008 www.anhuiu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美国北加州安徽同乡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