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事会 海外安徽人 图片新闻 活动通知 徽商徽学徽菜 安徽名人 联系我们

   
著名徽学专家张脉贤邹鲁讲学-“国学与国乐”的回忆-2016-11-16-曲阜
明代徽匠随听皇家派遣雕凿孔庙大成殿十龙柱

    张脉贤简介:曾任安徽省旅游局局长、黄山市委副书记、黄山市委常委副市长(主管黄山风景区工作)、芜湖市委常委等职。长期从事旅游工作,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也擅长旅游业态分析和研究。专注徽州文化研究,是安徽省有名的徽学专家之一。兴趣广泛,爱好众多,研究领域也多,著作丰厚,曾到多国讲学,担任多所高校兼职教授,虽已80高龄依然笔耕不辍。

邹鲁讲学:国学与国乐的回忆
张脉贤

    我们徽州历来称东南邹鲁,说明是一个传承儒家的圣地。但真正儒学圣地在邹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到过一次曲阜(鲁),还没到邹城。三十多年后,我已成“80”后了,因朋友相约去曲阜讲儒学,再次到了曲阜,首次到了邹城,这才算真正到了孔孟圣人的家乡,认真接受了一次国学的陶冶。 

 1、破题
    此次,可不是一次单纯的休闲旅游。我的任务是面向响往曲阜的年轻人们,近百位古筝教师讲一次国学与国乐。这显然是一个新的课题。对我是一次新的尝试,是一次新的考验。我决心是:在这个全国最典型的国学环境中作准备。因为这里有一个充满儒学的儒源学校。校内有孔子巨像,处处有孔子论语文句,还有祭孔、崇孔的仪式。如早晨向孔子像致敬,天天在孔子像前背诵论语章节等仪式。在这里,思考这个课题,是有明显的环境启示的直接效果的。孔子不仅是儒学,不仅是东汉董仲舒独尊的儒术。孔子,是个兼收并蓄者。他就曾问礼于老子,他非常重视黄老学说,他积极提倡学易经。正像鲁迅讲过的,道学是中华文化的根柢。孔子本身就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包容者、容纳创新者。他提出的规范学子的学习内容是六艺、六书。诗、书、礼、易、乐、春秋。,本来就是国学的内容。但只有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作为经典,传授至今。至于,历史上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中,被焚后已见不到了。

 2、寻
    音,在一代一代人的传承中,一代一代人的继承创新中存在着、发展着。当年的不见了,但是当年的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音,却传了下来。这其中,琴手、筝手作出的传承贡献是不可磨灭的。而筝手的承前启后与继往开来作用更大。筝的演奏者,担当起重大的中国古乐继承与发展的历史重任。由七弦古琴到廿一弦的古筝,看到了中国古乐的升华。五音到七音之后,出现了二个半音,是历史的发展。到音乐发展的十二平均律阶段,是音乐发展的飞跃、表现力的飞跃。西方认为十二平均率是巴赫的贡献,但我们认为16853月才出生的巴赫比1584年问世的朱载育运用12平均律的实践与理论来讲,显然晚了百年。而音乐史研究者认为公元前二世纪中国就出现应用12平均律了。这些音乐史的记载只能在古曲之中。回到中国国乐史中,再找一下,在哪里?乐为音,音而乐。有节奏与旋律,结构为音乐。古乐,已成为国粹的古琴与古筝,就是代表。
    非常幸运地,在尊重古乐人的手中,薪火相传,而保持了下来。古琴说是神农氏时就有,史前文化难予说清。但古筝,秦时很盛行,不仅在庙堂之上,而且出现在市井之中。事实上,书不见了,音之乐在古曲之中。古琴是始,古筝是续。她们把大量的古曲带到了今天。今天社会的人们在追求她、理解她、拥戴她、占有她。成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成为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成为民族性格的一个体现,成为人民品行的一个彰显。

 3、探古
    音乐中的节奏,当年孔夫子就曾发挥作用:他让轿夫哼着嗨着嗨着,加快了步伐,终于提前走出国界,而避免了追杀。节奏加上了旋律构成了曲子。古曲,是历史的记载、生活的追叙、情感的抒发、意志的张扬。这些曲子,构成民族的个性音乐、特色音乐。加上文学(诗、词、歌、赋……)成歌、成剧,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而曲子是基础。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家,诗歌就是音乐作品,吟也好,唱也好,都是节奏与旋律组合。古曲是中国民族音乐的根与源。因此,挖掘古曲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振作与奋起的需要。古琴曲,有高山流水、广陵散、鹿鸣、阳春白雪等;古筝曲,有渔舟唱晚、汉宫秋月、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昭君怨等等。杭州G20峰会期间,展示的春江花月夜,也以古筝为主。古琴曲留下很少,但进入秦代为古曲的继承与弘扬,古筝在保留与创新古曲中担当了责任,大大推进了古曲的发展。作为中华民族国乐的继承与发扬,古乐是国粹,弘扬国粹,振兴古乐,是人们的一个新的责任。很高兴,一批音乐工作者在这方面奋发进取,在我们黄山就有一批人,把国乐看作是国学的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着眼于古曲挖掘,继之着手于古乐发展。是人民的奋起,促成民族兴盛、国家兴旺。值得庆贺!

 4、重述
    鲁邹之行,当然要走近三孔。在参观孔庙中,大家都很仔细听讲,以作更多了解。在孔孟家乡学孔孟之学,当然大家兴致盎然。我是重游,但在世界最大的大成殿前,参观十根巨石龙柱时,我故意大声要求大家听导游介绍。导游说了,修建中,遇上龙柱有皇家气派,又十分神圣,是找到了徽州匠人,才雕凿而成。我趁机重复了一遍。几十年来,我在讲徽州文化中的徽派建筑时,讲到三雕,往往就讲到这件事。我凡事喜欢自己调查,自己经历。不少人没到过曲阜,对我的说法总置之可疑之心态。总以为这是谁不说咱家乡好!生活中,此种事常见。所以我故意让大家,特别是黄山人一下。

    当年,我是从说明书上看到了:因有皇家气派找到了歙工,始得完成。,不知道今天的导游,如何讲解。结果,她换成徽州了,这倒是更加与现实一致了。明清时期,时人有雕必找歙工而当年说明书上写的是歙工,即歙州工匠。历史变迁,讲徽州,更易了解了。
这次重述,对我来讲,有进一步证明的意义。明代徽州匠人,有306人,是在州府造册登记的,随时听从皇家派遣!这次印证,也算是邹鲁行的一占收获。

  20161116日于曲阜

 相关链接:
    一、【天下绩溪人】- 张脉贤
    二、软实力助力徽商走向世界 张脉贤教授在第二届徽商奥斯卡年度盛典讲话记录        


Copyright ©2007-2008 www.anhuiu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美国北加州安徽同乡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