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胡锦涛同志返乡地点为龙川村,是位于皖南绩溪县胡姓聚族而居的船形古村落,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传至“锦”字辈已有48世。这里有千回百转的古廊桥、有历经千年的古祠堂,有一门三尚书的古牌坊,有千娇百媚的水街、有三江汇流的园林水口。众多徽文化遗存在这徽风古韵里、意境田园中得到有序传承。
胡锦涛夫妻迈入安徽省绩溪县龙川胡氏宗祠仪门
胡锦涛同志与夫人刘永清在自家房前合影留念
胡锦涛同志在胡氏宗祠前向父老乡亲挥手
胡氏宗祠始建于宋,明嘉靖年间胡宗宪倡导捐资修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再度大修,总面积1564平方米。集徽派砖、木、石三雕和彩绘为一体,尤以600多件木雕部件最为精湛。宗祠和谐厅的荷花图揭示的和合文化:社会要和谐,家庭要和美,人与人要和顺,世间万物奏出和鸣之声。
胡锦涛同志与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模、全国旅游系统劳模姚民和同志在胡氏宗祠门前亲切握手。
胡锦涛同志在安徽省绩溪县龙川村奕世坊书坊前
奕世尚书坊是为户部尚书胡富和兵部尚书胡宗宪而建。建于明嘉靖41年(公元1562年),是徽派石雕的精品。1986年7月3日被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根椐《龙川胡氏宗谱》记载,仅宋、明、清三朝龙川有进士11名,其中明朝就有进士7名,成为徽州有名的“进士村”。这座牌坊旌表的是“成化戊戌科进士户部尚书胡富,嘉靖戊戌科进士兵部尚书胡宗宪”。两位显赫人物相隔60年,都任过“尚书”之职,享“宫保”之衔,故称“奕世尚书”、“奕世宫保”。同一个姓氏,同一座牌坊,两位尚书各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胡锦涛同志走过的连接两座牌坊之间的这座石梁桥,建于宋朝时期,距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石桥长10.4米,宽2.3米,厚0.4米,一墩两孔,各用五根巨形麻石条搭成。当年建造中石桥的主人胡念五公,希望子孙路过这里能够以十全十美来要求自已,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久久的期盼 浓浓的乡情
胡锦涛同志一到绩溪就打开车窗向乡亲们招手致意
赤子心 故乡情
胡锦涛同志在水街上,遇见一位老人,她叫姚月华,曾住过徽商胡炳衡宅,今年87岁,是原龙川村夜校校长,曾被评为省扫盲积极分子。胡锦涛用双手握着她的手,她坐在轮椅上激动的流着泪说“你终于回来了,我给您看家看了几十年了,你长的真像您爷爷”。轮椅边有一位78岁的老人章礼娟同时也向胡锦涛同志问好。 在胡炳衡宅门口,龙川村009号的房主章继燕激动的伸出手,握住胡锦涛同志的手说“胡主席,我是您的邻居,欢迎您回家”。
徽州甲酒商店自发打了横幅“欢迎锦涛回家”,胡锦涛同志向父老乡亲一一招手和握手说“乡亲们好!乡亲们好”。
胡锦涛同志问龙川岭里村七十多岁的胡先忠(绩溪县链条厂退休工人)生活的如何?胡先忠答“总书记领导的好,家乡人民欢迎您,家乡人民想念您。”胡锦涛同志问“你家有几口人?”胡先忠答“有四口人,儿子在绩溪中学教书,女儿在步行街开服装店,日子过得很好。”胡锦涛同志问“你们现在有什么困难吗?”胡先忠答“没有困难,你领导的好,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
龙川村老年协会会长胡少白对胡锦涛同志说“二千多年的农业税在您的手上全免了。。。。。。。”就激动的说不出话来,激动的热泪盈框,胡锦涛同志说“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龙川讲解员姚若茵陪同胡锦涛同志沿水街边走边讲解,感觉到胡锦涛同志对家乡是非常的了解,在介绍龙川溪的过程中,他问讲解员“这条溪有多长,是否汇入登源河”等问题。从点点滴滴可以看出胡锦涛同志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
看今朝,龙川与涛哥相握再增光环
2013年9月13日上午,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首次回到祖籍地安徽省績溪縣的龍川村。胡錦濤與夫人劉永清一起去了胡家祖宅,觀瞻了胡氏宗祠,並一同前往祖墳祭祖。而在回到績溪前,胡錦濤一行還於12日去了黃山的屯溪老街。 |
|||||||||||
Copyright ©2007-2008 www.anhuiu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